- 專業(yè)翻譯公司
-
季羨林--譯者學習的榜樣
Unitrans世聯(lián)
1611T4Q0240-4R20
季羨林老先生是我國公認的國學大師,然而他卻不同意別人對他的這個光榮稱號。他說自己只是一名文科教授,就連被稱為作家也“會臉紅”,充其量自己也就是個作家票友而已。但是,對于別人稱他為“翻譯家”,他卻十分高興,而且很愿意提出自己關于翻譯的觀點。
季老精通幾種外語,翻譯過印度名著《羅摩衍那》《沙恭達羅》,還翻譯了俄、德、英等幾個國家的很多優(yōu)秀作品,對翻譯事業(yè)經驗十足且有很深的的感悟和體會。本著為國家翻譯事業(yè)發(fā)光發(fā)熱的敬業(yè)精神,他2004年答應出任中國翻譯協(xié)會名譽會長。讓人奇怪的是:在此之前,季老在很長時間里謝絕一切聘任,有人問他為什么答應擔任這個職務,她回答道:“有了這個職務,他們就會向我匯報翻譯工作,我也好提意見了。”原來季老接受名譽會長的聘任居然只是為了方便為我國的翻譯事業(yè)大聲疾呼。
季老一直認為翻譯工作在中華文化發(fā)展過程中作用重大,通過自己多年里對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深入研究,季老得出了中華文化之所以五千年來延續(xù)不斷,傳承至今的原因是因為翻譯的作用。季老認為中華文化好比一條長河,正是得益于翻譯,才保證了河水沒有枯竭。
他把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誕生、成長、繁榮、衰竭和消逝。任何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都是不斷變化的,就像河水在流動過程中的起起落落,漲漲消消。中華文明這條長河同其他文明一樣,有水滿的時候,也有水少的時候,但從未枯竭,個中原因就是有新水的注入。注入新水數(shù)量最多的兩次是來自印度和西方的文化河水的注入,這兩次河水之所以成功注入中華文化大河的原因就是借助成功的翻譯活動,翻譯是中華文化長葆青春的萬應靈藥。
季老在世時很注重中國翻譯事業(yè)的道德建設,這一點是值得我們重視和學習的。面對媒體時常曝光中國翻譯質量下降、翻譯造假等現(xiàn)象,季老十分焦急,他積極提出翻譯要注重道德和風氣問題的建議。還會同楊憲益、葉水夫、馮亦代等12位著名翻譯家,在報上公開發(fā)表文章,對翻譯者提出六條自律要求,要求翻譯者在物質、精神之外,還要在“第三層次”重視心理素質和審美趣味的提升。
另外,季老還不斷呼吁改善翻譯工作的客觀環(huán)境,呼吁改進高校翻譯教學,加強翻譯學科建設,大力培養(yǎng)翻譯家,提高翻譯稿費,開展翻譯評論,建立保證翻譯質量機制,完善翻譯出版管理等。我們當代翻譯界人士應該從季老對翻譯事業(yè)的積極、盡心方面得到一些啟示,向季老學習,為中國的翻譯事業(yè)和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做出自己應該的貢獻。